缓震市场的竞争格局,正在被安踏改写。
文|马莲红
穿跑鞋的人,不一定在跑步。
中国田径协会数据显示,2024年全国参加路跑赛事的人次约656万。
听起来是个很庞大的数字,但当我们把它放在14亿人口中,会发现占比尚不足1%。这也意味着,99%以上的人并未出现在任何一场“跑步大潮”的统计里。
在这99%中,运动鞋的“人群画像”会有些失焦:跳广场舞的中老年人、课间十分钟争分夺秒玩闹的学生、京沪高铁“牛马专列”走廊垫脚伸展的上班族、走遍小巷长街的外卖员……
绝大多数人参与运动时,都怀着一个质朴的想法:健康。他们可能会穿着同一双鞋,跑步、通勤、健身、快走、出街。
但他们很少发声,游离于主流跑鞋报告之外,不一定懂碳板、不追顶级回弹、不上跑鞋测评榜单,他们只是需要一双穿起来舒服、能保护身体、不贵又可靠的鞋——是真正的“沉默的大多数”。
那么问题来了:当品牌、社媒和测评圈的聚光灯,长期集中在不到1%的“专业跑者”身上,谁来为“沉默的大多数”认真做一双跑鞋?
跑鞋行业正在忽视谁?
跑者越跑越快,品牌也加速内卷,从碳板、超临界发泡材料,到更轻、更弹、更快的鞋底结构……社交平台和专业测评账号的竞逐,让“竞速性能”成为唯一评判标准。
在这种趋势下,普通消费者要么为“竞速性能”的简配版买单,要么为顶配科技付出高昂价格。
大众跑鞋,正在失去它本该存在的意义。
2024年,安踏推出PG7科技,一个专为大众打造的慢跑缓震科技平台,试图做一双适合“多数人”的跑鞋。
一切从头做起,在设计逻辑上进行了彻底的逆向——它不是简配版的专业鞋,而是从一开始就以99%的普通人群为原点设计。
PG7提出了两个核心创新:
1.开启缓震新时代
Peak Gravity(减震G值)是跑鞋缓震关键,PG值越小,意味着材料吸收冲击力的能力越大,穿着者可感受到更直观的舒适感。安踏将G值做到7.8,创造行业极限,大幅减少运动冲击,特别适配慢跑和日常运动,PG7的名字也由此而来,代表性能值处于7-8之间。
2.五年磨一楦,为大多数脚型量身定制
安踏耗时五年收集大量国人脚型数据,打造出更适配东亚人群的“海纳宽楦”设计,让更多人穿上就合脚,而不是硬适应鞋的形状。
不过,如同人类的历史进程总是曲折向前的,PG7也并不是出道即巅峰。当搭载PG7的专业缓震跑鞋“旅步”发售后,一些跑步达人觉得它太软不稳,像踩棉花。研发团队注意到了这个声音,并在中期的旅步1.5上微调中底变得略硬了一些以提升稳定性,但销量却并没有相应的明显增长。
尽管社交媒体上专业跑者的质疑还在,但销售数据却真实说明一切。截至2025年3月,搭载安踏PG7科技中底的跑鞋全球销量突破300万双。PG7的成功印证了市场对高性价比、高适配性产品的强烈需求,也如同无声的掌声证实,安踏聚焦“沉默的大多数”决策是正确的。
卷向自己,安踏再次定义大众跑鞋
2025年4月,安踏再次升级,推出搭载升级后的PG7旅步2。在坚持原本理念的基础上,这一代产品实现了进一步的技术进化:
最大的变化是减震G值。安踏×中石化鞋材料创新实验室里,由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领衔攻克行业难题,历经850天研发,由顶尖学府的45位顶尖专家,经过35轮性能调校,2100+小时实验,终于打造出突破峰值的减震体验。
升级后的PG7将减震G值从7.8进一步降至7.6 ,回弹曲线更柔和,冲击回弹提升至79.1%,减少冲击。
鞋楦的变化也很大, 二代数据采集范围扩大至全球 ,安踏收集了超过120万份足部3D数据研究发现,跑步5公里后足部前掌三角区会出现5%-8%的肿胀现象,导致跑鞋挤脚。为此,旅步2代跑鞋定向放宽疼痛三角区,并针对国内22%高脚背人群扩大足背调节范围,如今可以容纳94%人群的脚背。
旅步2代还提升了稳定性能,通过加宽外底提升抓地力,后跟采用3D结构增强稳定性,每种尺码都根据鞋楦进行成型,贴合各种脚型——无论是公园石板路还是小区健身步道——都能保持稳定的步态。特别强调的是,不同尺码的差异化成型工艺,确保了不同体重的用户都能获得匹配的支撑性能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不管是旅步一代还是二代,安踏坚持了为多数人做鞋的初心。多数市售缓震跑鞋的减震值集中在9-10之间,价格却普遍在千元以上;PG7却反其道而行之, 售价仅为300元左右,把“足够好”的科技带入更多人可负担的价位带 。
正如安踏跑鞋产品副总监Mark产品所说:顶缓在目前还是一个奢侈品,安踏希望跑者们都能穿得没负担,尊重全世界热爱运动的人,才能创造伟大。
邀请全球跑友测试,PG7是安踏的技术“探路石”
在运动科技领域,实验室数据固然重要,但真正的考验来自真实体验。
PG7旅步2代发布后,安踏同步发起了“PG7缓震全球计划”,邀请来自上海、芝加哥、旧金山、波士顿、纽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跑者参与实测,让不同体重、不同配速的人们,穿着PG7跑过公园、马路等不同路况,以验证PG7缓震技术的普适性。
无论是小白还是老手,几乎所有反馈指向同一个词: 轻松 。
——波士顿新手跑者反馈:“非常适合刚开始接触跑步的朋友,让跑步减少痛苦”
——芝加哥跑者表示:“轻得仿佛像没穿鞋一样,忍不住想多跑几步。”
——上海资深跑者直言:“恢复跑利器,尤其适合轻松跑穿着。”
——哈佛大学学生总结:“如果你想在工作日进行轻松的跑步,只需穿上这双鞋子。”
从上海的资深跑者到波士顿的跑步新手,从芝加哥的普通跑者到哈佛大学的学生,通过这场覆盖全球不同城市的实测,PG7展现了出色的“全球脚感适配性”,也成功兑现了安踏的初心:为99%的普通人群做一双好鞋。
同时,PG7的成功为安踏积累了宝贵的全球化经验:2024年安踏开启了全球化战略,开始服务更多不同文化背景、消费习惯的人群。PG7的技术创新、深入理解不同市场差异化需求、精准的产品定位打开市场缺口等,这些经验将为后续产品线的海外拓展打好样。
结语:从竞速到缓震,安踏重写跑鞋市场竞争格局
安踏PG7的出现,打破了跑鞋行业对“竞速”的过度崇拜,重新定义了科技的价值——
科技,不应只是为更快、更高、更强而生;科技,应该为每一个想动起来的人,提供温柔而坚定的支持。
安踏曾打破高端碳板跑鞋的固有格局,如今,PG7正在成为它撬动跑鞋市场的又一根杠杆。
在长期被国际品牌占据话语权的大众缓震赛道,一双来自中国的科技跑鞋,凭借扎实的产品力,正在打破地域偏见,挑战既定标准。
这一切让我们看到:未来,全球缓震科技的标准,不必只由少数巨头定义,也可以由安踏,和99%的普通跑者们,共同书写。
随着跑步热潮持续升温,PG7有望成为全球跑者的“缓震之选”,安踏,也正在跑进更多人的心里。
注:本文所用图片来自安踏